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6-04 17:16:14 来源: sp20240604

  智能经济论坛嘉宾(右)在展示区参观。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吉林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  赵建青

  吉林省长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重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抢抓数字时代新趋势新机遇,全力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奔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增加10倍。数字经济规模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不断壮大,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8%。

  今年以来,长春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集群、传统产业融合、数据要素价值、产业发展载体、产业开放合作6个方面,提出了22项重点举措,力争到“十四五”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GDP比重超10%。

  数字活力加快释放。长春市正在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影视等产业新业态。下一步长春将尽快组建长春数据集团,盘活汽车、卫星等领域数据资产。着重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与数据安全3个百亿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

  数字转型步伐迅速稳健。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计划每年数字化改造企业400家以上、建设智慧车间500个以上,3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去年完成556户,今年有望再完成600户以上。

  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建成“长春城市智能体”,政策直达、精准供热、精准招商等40个应用场景上线运行,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等7个重点领域,累计对接城市事件178万件。

  数字新基建底盘更为牢固。建成大数据深加工基地。算力规模达到10P超算+300P智算。长春数据交易中心累计入场备案交易额达1.7亿元。下一步长春将以建设东北区域数据价值转移转化中心、全国汽车产业大数据应用促进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网络、算力、感知、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衔接的数字基础体系。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黄汉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前瞻谋划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利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优化政策工具箱,在绿色金融、绿色产业集群、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重点在经济体制、科教人才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至关重要,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集聚。

  要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国内市场。用好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统一。积极打造丰富应用场景,依托市场吸引集聚创新资源。场景应用是人工智能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一环,我国拥有广泛而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势。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创造空间。

  

  聚力数字金融  提升服务质效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王晓永

  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是金融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民生银行聚焦“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民生银行坚定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组织效能,提升全行生产力效能。推进产品、模式、机制和运营创新,支持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助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升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助力普惠养老等服务质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民生银行立足“敏捷开放的银行”战略定位,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与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生态银行、智慧银行建设。生态场景接入、线上化产品、数字化营销、智能风控、集中运营、智慧办公等取得显著成效。小微智能授信产品“民生惠”、民生E链、民生快贷、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民生e家”等数字金融产品赢得好评。

  持续优化客户服务,塑造差异化优势。民生银行深入践行“以客为尊”价值观,扎实服务实体经济,扎根服务人民大众。深化“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致力成为民企首选银行。打造智能小微服务模式,提升小微金融特色优势。强化账户、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优化端到端服务流程,持续拓展金融生态圈深度、广度,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便利和金融温度。

  前瞻运用科技成果,开辟发展新赛道。民生银行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建设应用,搭建大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场景,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在风险模型、授信审批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数字化产品迭代应用,增强数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深度拥抱“人工智能+”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  沈  抖

  百度持续提供领先的技术、专业的服务,将企业创新、试错成本降到最低。目前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过2亿,千帆平台经过一年多进化已形成集大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于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

  上周,百度智能云宣布文心大模型两款主力模型ERNIE Speed、ERNIE Lite免费。现在成本更低了,便利大家把相关的场景都试一遍,快速验证。跑成功了,就快速复制。

  基于百舸算力管理平台的硬实力,百度智能云可以给大家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模型服务。百舸的最新硬核科技是“一云多芯”。百度智能云不但可以把不同芯片放在一个集群用,而且在多芯混合训练中可把性能损失控制在3%。多芯混合训练能做到“三个最高”:单个芯片的利用率最高、芯片间通信效率最高、整体集群效能最高。

  百舸把不同地点、规模和集群的算力统一管理起来,通过芯片性能优化、自动芯片选型、潮汐混部等技术,把价值发挥到最大。百舸有效训练时间占比达到98.8%,行业领先。跑同样的大模型任务,在百舸上,企业的总体成本能降一半,百舸每年可以为用智算的企业节省超过50亿元总成本。

  只有将通用大模型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的能力与行业模型的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大模型在业务中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搭配好用、体系化的工具、组件,最终让应用开发事半功倍。

  因此,百度智能云将全栈产品都针对行业需求做了能力增强,让客户和伙伴可以更方便地开发适合自己的行业应用。千帆·行业增强版把百度面向行业的全栈能力作为一揽子方案交付给企业,可以在通用能力基础上不断进行行业能力的扩展和适配,在资源层接入多源数据做云边端的协同,在大模型服务层可加入行业大模型、行业知识和行业智能体,在上层的应用层可加入行业的业务逻辑,在企业环境中开发应用、提供服务。

  

  建设数字电网  做好“三篇文章”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胡  荣

  南方电网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机遇,在数字电网建设中做好“三篇文章”,在“人工智能(AI)+电力”发展方面走出一条南方电网特色道路。

  做好“与行业发展结合”文章。南方电网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导致电网安全稳定风险增加问题,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着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安全、经济、绿色相互制约难题。比如,发布首个全栈自主可控输电垂直领域大模型,缺陷隐患识别效率提升5倍,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利用“强化学习+求解器”技术,提高电力现货交易出清速度,支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方区域落地。

  做好“与产业拓展结合”文章。南方电网发挥自身平台型企业和电力数据资产优势,做AI数据供给方、AI算力整合方、模型底座及产品提供方、AI创新平台运营方、AI场景建设主导方。去年以来,发布了首个模型即服务(MaaS)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实现对多种自主可控算力统一调管,提供人工智能开发、训练和推理一站式服务。成功研发了首个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大瓦特”,验证了基于自主可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目前已在南方电网系统各业务领域广泛应用。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促进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做好“与企业责任结合”文章。算力发展需要电力支撑,“电力+算力”融合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南方电网发挥自身在绿色能源供给、安全稳定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探索直流配电供给算力网,以“充裕瓦特”支撑“规模比特”,以“高效瓦特”助力“能效比特”,以“清洁瓦特”催生“绿色比特”,保障算力网用能需要。

  

  锚定细分产业赛道  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杨洪福 

  当前,北京市朝阳区深入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在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以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智能经济快速发展。

  锚定细分产业赛道,打造“3+X”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立足区域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加速构建以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为核心的“3+X”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互联网3.0、数字医疗、数据要素、光子、量子等未来产业,系统构筑“1+1+N”的科技创新产业政策体系。探索具有朝阳特色的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体系化思路和机制化路径,系统构建起涵盖顶层规划、专项政策、专业园区、共性技术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应用场景、金融资本、国际合作等创新要素资源在内的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

  坚持应用场景牵引,以产业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应用场景建设驱动技术创新应用、以技术创新应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组建应用场景研究院,积极推动互联网3.0、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工体元宇宙等一批标杆示范场景,在互联网+消费、教育、出行、医疗、招聘、文娱等领域培育出一批独角兽与未来独角兽企业。

  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打造山河湾谷创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形成覆盖全域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联合工业软件行业头部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支撑国产化工业软件迭代与优化。建设中关村朝阳园国际创投集聚区和首家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高端科创人才到朝阳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人工智能+港口”

  山东省港口集团科技与数字化部部长  李永翠

  山东港口去年的吞吐量突破17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与全球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

  山东港口高度重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锚定五个发展定位: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和邮轮文旅港,投产运营了世界领先的全国产、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

  山东港口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朵云”分布式的人工智能算力框架,也有自主研发的40多个港口人工智能算法。在场景方面,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港口主业,也有物流、航运、投控等供应链综合服务和科技、医养、职教等港口和园区的配套服务,涵盖了整个物流供应链及全部的应用场景。

  在数据方面,山东港口今年建立了大数据中心,数据是智能算法的基础,建设数据中台,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强大数据基础。

  在智能运营方面与生产结合,能够提升生产计划调度、设备精细运维的智能化运营水平。同时辅助智能决策,对管理层决策起到预测作用和智能分析评估,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未来规划。在绿色环保方面,对于能耗智能监测、能源结构优化都起到重要作用,也提升了服务质量。

  山东港口与百度智能云联合打造业内首批港口大模型及技术体系。包括大型机械的精细化管理、港口智慧经营决策以及车船港一体化协同。基于大模型的机械故障诊断,解决现有设备预警诊断率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大模型进行数据智能分析,设置符合港口场景的智能问答、减少船舶和司机在港停时。所有港口生产相关方,都一起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